今年以来,洪林镇紧紧围绕“乡村和美显现年”活动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精准发力,全面打响无功能建筑拆除攻坚战。聚焦那些长期闲置、既无修缮价值又存安全隐患、严重拉低村庄“颜值”的老旧危房,洪林镇推广“拆破存基、保留产权”模式,全力推动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蝶变,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宣传先行,凝聚共识,激活“源动力”。线下“面对面”接地气。 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累计发放政策解读和《致村民的一封信》2000余份,确保政策家喻户晓。召开“板凳会”8场,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心贴心交流,零距离答疑,讲清“拆旧除危”的必要性、紧迫性,详解“保留产权”的惠民性、保障性,彻底打消群众“拆了吃亏”的顾虑。线上“键对键”广覆盖, 依托村民微信群推广政府权威媒体平台的专题报道2期,生动展示拆除成效与政策解释。各村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每日定时播报政策要点和进展动态,宣传覆盖率高达90%以上。示范“点带面”树标杆, 坚持党建引领,号召党员干部“拆”字当头,宣茶村多名党员率先垂范,主动拆除了自家废弃的猪圈、柴房,并因地制宜改建为整洁美观的小菜园。这一“自拆自建”的生动实践,赢得了周边群众的由衷认可和积极响应,“要我拆”逐步转变为“我要拆”。
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提升“执行力”。洪林镇精细摸排形成“一本账”, 组建由镇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项工作队,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过筛式”排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认定、拍照、登记造册,建立详实的“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截至上半年,共精准摸排无功能建筑71户,总面积达3737平方米,为后续分类整治提供了精准的“作战地图”。集中整治“一盘棋”,洪林镇采用“和美乡村整治点集中拆除”模式。选择示范效应强的省级中心村-七景村崔村组和东华山村万村组等作为优先集中拆除点。该模式有效整合了机械、人力及安全保障资源,严格把控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建筑垃圾“即拆即清、规范转运、定点消纳”,彻底杜绝了乱堆乱倒的二次污染风险。目前,这两个省级中心村已有14户无功能建筑顺利完成安全、高效、规范的拆除,为全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经验。
分类施策,盘活资源,释放“新活力”。洪林镇坚持“拆破存基”模宗旨, 坚定推行“拆破存基、保留产权”的模式,对于有建房需求的村民,镇村积极协助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引导其在原址或规划区依法依规建设安全美观的新居,圆其安居梦; 对暂无建房需求的腾退土地,覆土平整,精心打造成村民房前屋后的“小菜园”。截止上半年,全镇累计拆除无功能建筑36户,腾退土地面积2390平方米,拆除进度已达50.7%。规划引领“谋长远”, 将无功能建筑拆除工作深度融入和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详细规划。对拆除地块提前进行功能定位和风貌设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积极盘活释放的土地资源。这些宝贵的空间资源,将成为未来村庄道路拓宽、公共绿地建设、产业发展用地的重要储备,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下一步,洪林镇将持续攻坚扩面,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重点向道路沿线、村庄入口、公共活动场所周边等关键区域延伸,实现由“点”到“线”及“面”的突破。深化资源利用,加速已拆除地块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利用进程,确保每一寸释放的土地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切实转化为惠民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